写作技巧:如何搭建文章的框架结构?

注意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-11-30,文中内容可能已过时。

最近读了张鑫旭大佬的掘金小册《技术写作指南》,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,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“技巧:如何搭建文章的框架结构”这一小节,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。

1 方法论的作用

所谓方法论,通俗点讲就是套路,虽然限制了天才的火花,但是保证了合格的下限。

这个不难理解,拿武侠举例,每个门派都有剑招或者拳法,招式都是固定的,这个固定的招式就可以看成是方法论,而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,讲求见招拆招,是不希望有固定的套路的。

但是,这些固定的招数你又不能不学,因为天才总是少数,而学习固定的招式,至少可以保证门派弟子比路人强一截。

学习如何说话,学习如何写作也是类似的,对于那些天生会说话,天生会写作的人而言,方法论反而是个桎梏,会限制他们的发挥。

但是对于原本不是这块料的人而言,方法论可以让你迅速进入学习的正轨,保证了实践结果不至于太差。

张鑫旭大佬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,总结出了一套核心思想,并抽象出了若干写作方法论。

2 核心思想

文章书写的核心思想无非这两个:

  1. 文字前后连贯;

  2. 内容重点突出。

这些核心思想和人类的认知特点正好是相匹配的。

3 具体的写作套路

这里按照文章类型的不同讲下可以拿来套用的写作路数。

正所谓一图胜千言,每一种写作结构都做了示意图。

3.1 1. 技术科普

技术科普是人人都可以创作的一种文章类型,这类文章适合新人阅读,受众广泛。

这类文章结构可以如下图这般搭建:

graph LR
  A["作用是什么?
  (亮点前置)"]
  B(("效果演示
  (如果有)"))
  C["语法和参数"]
  D["具体使用说明
  (主要篇幅)"]
  E{"案例"}
  F["细节知识(包括兼容性)"]
  G["点评总结
  (稀缺内容)"]
  A---B---C---D---F---G
  D-.->E
  

很多在线文档也是按照这个结构撰写的。

3.2 2. 原理剖析

原理剖析类的文章对于创作者加深对当前技术的理解很有帮助,虽然受众不一定广泛,但是对于自身的学习却很有帮助。

通常,这类文章可以遵循由表及里,层层深入的架构策略,方便他人的学习与理解。

graph LR
  A[现象描述]
  B(("想象演示
  (视频或图片)"))
  C[解释说明]
  D[基本概念]
  E[浅层原因]
  F["更深入解释
  (体现专业深度)"]
  G["启示与拓展
  (稀缺内容)"]
  D-.->C
  A---B---C---F---G
  E-.->C

3.3 3. 功能实现

我们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功能实现的,比方说“鼠标经过按钮变色”就属于一个功能,点击按钮复制内容也属于功能。

所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可以创作成文章,而这些文章会成为搜索引擎流量来源大户。

因为很多开发者在实现某一个功能的时候,都习惯先去找找有没有现成的代码可以直接拿来使用。

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章中一定要放代码,最后配上演示页面,然后为了吸引用户继续阅读,通常会把实现好的效果放在最前面,即上面提到的亮点前置。

所以,可以尝试使用下图所示的文章结构:

graph LR
A[功能或效果说明]
B((效果演示))
C[在线 demo]
D[视频或截图]
E[实现思路]
F["实现代码
(读者最关心)"]
G[实现原理]
H[总结与拓展]
C-.->B
E-. 你也可以在这个位置 .->G
A---B---E---F---G---H
D-.->B

3.4 4. 使用教程

每个人对教程的理解不一样,在我的写作认知中,教程专指针对小白的那种奶妈式的教学文章,会非常详细与具体,会有大量的配图与案例,生怕对方走错一步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。

这类文章其实按部就班呈现就可以了:

graph LR
  A["背景说明
  (如果有)"]
  B["步骤1/操作1
  (注意事项或示意图)"]
  C["步骤2/操作2
  (注意事项或示意图)"]
  D["步骤3/操作3
  (注意事项或示意图)"]
  E[其他说明]
  A---B---C---D-- ... ---E

3.5 5. 问题解决

如果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写给公司内部的人(尤其是领导)看的,或者说写作的目的是炫一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,则自己的思考过程一定要重点阐述。

如果你写作的目的很单纯,就是希望帮助外面遇到同样问题的人,那就可以多讲讲问题产生的原因,以及如何解决即可,别人对你的思考过程并不在意。

下面这个文章结构示意图是按照内部创作的背景设计的,强调个人在整个过程中的能动性。

graph LR
  A["背景描述
  (如果有)"]
  B[问题描述]
  C(("问题演示
  (视频或图片)"))
  D["我的思考
 再次思考
 ..."]
  E["初次尝试
 再次尝试
 ..."]
  F{结果}
  G[结语]
  A---B---C---D==>E==>F-- YES -->G
  F== NO ==>D

如果你是对外创作,则可以根据侧重点不同,微调写作结构。

3.6 6. 项目总结

项目总结一定是对内的,即使我们在外网看到一些大公司团队发的项目总结类的文章,也是内销转出口。

这类文章一般看起来都很高大上,但读完一阵空虚,啥也没学到。

这是正常且理所当然的,因为项目总结的目的本质上就是一种职场邀功炫技手段,而不是技术传道。

所以,这类文章的难点不在于结构设计,而是如何通过不会让人反感的朴实无华的语言透露出项目牛逼、项目人员牛逼的信息。

graph LR
 A[项目背景]
 B[取得的成绩]
 C((漂亮数据\n或最终效果))
 E[贡献]
 F[困难与解决]
 G[成长]
 H[主体可以是个人一可以是团队]
 I[总结]
 J[感谢]
  C-.->B
  A---B---D---I---J
  subgraph D["项目详情(根据实际情况调整)"]
   direction BT
    E & F & G---H
  end

3.7 7. 会议记录

国内每年都会有很多技术峰会,当然,这几年因为口罩原因,多以线上为主了。

然后各个城市还有不少免费的技术沙龙,各个技术社区也会有一些免费的线上活动,一些知名行业从业者也会不定期直播,因此,只要你有兴趣,都可以作为观众参与其中。

参加完了,是不是可以写篇文章记录下呢?

跟大家讲,这种文章不需要技术含量,但是访问量相当的高,因为人都是懒惰的,总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收获最多的东西。

一看,嘿,这个不错,我只要花几分钟看一下,就能学到别人花好几个小时学到的东西,何乐而不为呢?哪怕什么都没学到,至少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,怎么看都不亏。

而这类文章的内容结构也比较固定,就按照时间进行组织就好了,会议的按会议时间,直播的按直播时间。

graph LR
  A["会议简介
  (时间、与会人等)"]
  B(("现场照片
  (如果有)"))
  C["过程1
  点评(如果有)"]
  D["过程2
  点评(如果有)"]
  E["过程3
  点评(如果有)"]
  F[自己的感受]
  A---B-->C-- 时间 -->D-- 顺序 -->E-- ... ---F

3.8 8. 工具测评

这类文章也非常适合新手创作,大家应该也都见过,比方说某某框架初体验、A 框架和 B 框架我该使用哪个?

这类文章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评测,你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,是否建议读者使用这个工具之类的。

但评测是否中肯可信,还需要一些证明,这些证明就可以通过展示使用过程和最终效果来完成。

下图是可以参考使用的一种框架结构:

graph LR
  A["故事背景
  (为什么会使用此工具?)"]
  B[使用过程全记录]
  C["使用感受
  (核心价值)"]
  D["优点是?缺点是?"]
  E["和同类工具对比如何?"]
  F["对其未来发展的判断是?"]
  G[最后的总结]
  H((视频或截图))
  A---B---C-->D & E & F-->G
  H-.->B

3.9 9. 技术人文

如果是技术人文,则情况就会变得复杂,因为技术人文所包含的写作范围非常广泛,例如软技能分享、心理困惑答疑、职业发展指导、行业发展看法等都属于技术人文的写作范畴,而不同的主题所需要的框架结构都是不一样的。

很多文章可以从其他类型的文章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套路,这里,我就单纯地展示下观点类的技术文章的写作结构:

graph LR
  A["论点先行
  (我认为…)"]
  B["原因1
  (案例佐证)"]
  C["原因2
  (案例佐证)"]
  D["原因3
  (案例佐证)"]
  E[最后的总结]
  A---B---C---D-- ... ---E

3.10 10. 职场故事

职场故事通常都是当事人的真实经历,是比较好写的,按照时间线讲好每个时间段的故事即可,如果分享的是刚编的故事,也可以遵循这个套路:

graph LR
  A[背景故事]
  B[做了什么事情]
  C[发生了什么结果]
  D[当事人的感受]
  E["再后来……"]
  A---B-->C-->D-->E-->B

当然,还有其他类型的技术文章,例如技术八卦、行业新闻等,我就不一一展示了,基本上都是有迹可循的。

4 没有固定的套路

回到本文一开始的那个观点,写作其实是没有固定的套路的,这就像武功招式一样,这一套剑法必中其要害,结果人家穿了软猬甲,刀枪不入,是不是需要变化和调整?

写作也是这样,现实世界总是多变的,理想的条件总是难以满足,所以,套路虽好用,但也要学会应变。比方说:

  1. 不同的账号主体
  2. 不同的阅读对象

同样类型的文章,如果发布的账号主体不同,则文章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,同样的主题,给同事看的和给同行看的文章结构也是大不相同。

相关内容

Buy me a coffee~
Lruihao 支付宝支付宝
Lruihao 微信微信
0%